eeb11d2c-95ab-4a40-92a6-3d671e4065c5
06月13日




🍱【孩子眼中的早餐探索】──
全班分享活動紀實
在夢想計畫的最後,我們特別進行了一場全班的分享活動,邀請孩子們談談參與這段「早餐探索之旅」的感想。透過影片記錄下這份真誠的回饋,也成為我們本次計畫中最有溫度的收尾。
孩子們開心地說:「謝謝媽媽帶我一起做早餐!」、「跟家人一起做早餐很快樂!」──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參與感與成就感。有同學觀察到:「大家準備的早餐好豐富,有沙拉、飯糰、還有蛋沙拉,每一道都很厲害!」
更重要的是,他們在活動中體會到早餐的營養與價值:「我覺得早餐很重要,不吃早餐可能會影響學習表現。」孩子們學習到了「全榖雜糧類」與「魚肉蛋奶類」等營養分類,開始理解早餐不只是填飽肚子,更是一天活力的起點。
最後,全班異口同聲地說:「如果還有機會,我一定還要參加!」
這場活動不只是一次學習任務,更是一段親子合作、師生共感、同儕互動的珍貴時光。感謝每位家長的參與與支持,讓這份早餐的溫暖,在孩子們的心中發酵、延續。
https://www.veed.io/view/fbef1903-327b-4918-853e-0dc53e08e322?panel=share


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
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ccbeb368-ded2-45d3-8512-8eadd2eaed3f
06月09日




夢想名稱:
用一顆蛋糕,開啟分享與學習的對話
學校年級與教學背景:
松山國小 二年級,搭配康軒版生活課「升上三年級的準備」單元
夢想動機與行動規劃:
在即將升上中年級的節點,我希望幫助孩子們減輕不安,建立自信。結合灃食基金會「早餐探索之旅」計畫支持,善用經費資源,設計了一堂串連「生活、數學與人際互動」的跨領域課程。
實施內容:
🔹1. 拜訪中年級 學習未來樣貌
- 協調四年級教師,讓二年級學生分組訪問學長姊,了解中年級課業與生活的差異。
- 學生從訪談中整理學習重點與準備方向,提升面對轉變的信心。
🔹2. 分享蛋糕 學習分數與情感
- 每位學生獲得一顆「春上布丁蛋糕」,象徵學習旅程的成長禮物。
- 邀請受訪的四年級學生到班上進行交流,一起參與「蛋糕分享活動」。
- 實際操作「分數」概念,如1/2、1/4,學習如何公平分配,並從中體會「分享」的溫度與意義。
延伸理念:
我曾在司馬庫斯部落度過溫馨的聖誕節,學生們雖在偏鄉,卻因企業支持,每人皆獲得完整蛋糕與禮物,讓我深刻感受到:分享,是一種重要的幸福能力。
透過這次課程,我想讓學生明白──
我們不只能「被照顧」,也能成為願意「分享」的人。
這顆蛋糕,是物質的支持,更是情感的傳遞與學習的載體。
更多影片及照片請參考


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
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6d6f8c6b-e008-446a-88d4-137d43b79eab
05月26日




一、善用經費,讓更多班級共享成果
這次早餐計畫的經費運用上,我希望能與其他二年級班級共同分享。除了我們班的活動外,經費還有一些剩餘,我便思考能否擴大影響力,讓全年級的孩子都能參與、感受早餐的多樣性與趣味性。非常感謝其他班級的老師願意一起參與討論與規劃,讓這個計畫有更多發展的可能。
二、數學與早餐:讓「分數」更有滋味
最近數學課正好上到「等分」與「分數」的單元,課本常以「披薩」作為教學例子,我也在思索如何將數學與早餐主題結合。我讓學生使用國外互動網站 Polypad.Amplify 練習畫圓餅圖,從二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應有盡有,還觀賞了國外老師將分數與音樂節拍結合的影片。這些活動不只增加孩子對分數的理解,更讓他們驚呼:「數學也可以這麼好玩!」
三、跨班合作的早餐體驗:從飯糰到披薩再到布丁蛋糕
為了讓數學與早餐結合得更具體,我計畫用剩餘經費購買披薩,讓其他二年級班級一同參與分食活動,實際操作「等分」的概念。之前我們班有位在「鬍鬚張」工作的家長,他曾提供協助,讓學生一起動手製作飯糰。最後,我與這位家長討論後決定,將剩下的部分經費購買「春上布丁蛋糕」,作為此次早餐計畫的完美句點。
四、結語:一個學習與共享的旅程
這次早餐計畫不只是吃與做,更是課程、生活與人際的交織。透過經費的延伸運用,我們不只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經驗,也促成了跨班級的交流與合作。這樣的教育歷程,讓我深深體會:早餐,不僅是一天的開始,更是學習與創意的起點。


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
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b594c778-e11d-4f5d-b138-afcf5c87da38
05月19日




一、人人上台,說出自己的早餐感受
在這次「早餐探索之旅」活動中,我安排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二至三分鐘的分享,談談他們參與早餐活動的心得。這個安排不僅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機會,也鼓勵他們練習口語表達與自我整理能力。
二、互評機制:觀察分數背後的人際互動
為了讓孩子能更投入聆聽,我設計了互評制度,請他們針對每位同學的分享打分,最高五分、最低一分。結果發現:平時成績高的孩子往往給的分數較低,而平時分數較低的孩子,反而願意給同學較高的評價。這個現象讓我開始思考評分的意義與公平性。
三、從經驗中調整:設計更公平的評分方式
我回想過去在司馬庫斯教學時也曾使用互評,曾試過「你給別人幾分,你就得幾分」的方式,鼓勵孩子用善意看待他人。這次我則改為三元評分法:第一,學生給他人分數;第二,學生被同學給的分數;第三,老師依據學生平時表現與上傳的照片記錄評分。三者平均,盡可能呈現出整體表現的公平評估。
四、真誠的分享,觸動孩子的內在體驗
孩子們在分享中提到許多感動細節,有人提及營養師講授的六大類營養知識,也有人說穿上自己製作的圍裙準備早餐,有不同的儀式感。我也提醒孩子要心存感謝,感謝灃食計畫、營養師、攝影團隊與贊助者的參與與支持,讓他們知道這不是一場單靠老師完成的活動,而是許多人共同成就的學習旅程。


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
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21318276-37b5-4bc1-a495-2d209a3ce318
05月12日




早餐與美術的相遇
在這次的「早餐探索之旅」活動中,我們設計了一項充滿創意與美感的實作環節——製作屬於自己的早餐圍裙。我們選用了咖啡色的圍裙,搭配蝶谷巴特的藝術拼貼技法,讓孩子們親手裝飾出獨一無二的作品,為早餐時光增添儀式感。
蝶谷巴特是一種利用特殊A膠與B膠,將彩色圖案(如餐巾紙上的花紋)拼貼於物品上的美術技法,最後成品具有防水效果,圖案清晰美觀。在進行過程中,我們也遇到了一些挑戰。當時發現有班級先行嘗試後,圖案模糊、色彩不鮮明,才意識到深色圍裙容易產生色差。於是我們請教美術老師,才得知要先在圖案區塗上一層白漆作為底色,才能讓後續的拼貼更清晰。
我們利用兩節美勞課,帶領孩子完成這項作品。第一節課先上白漆並等待乾燥;第二節課則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,塗上A膠作為黏著劑,再等乾後塗上B膠防水。孩子們在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技法,也展開了對「早餐」的全新想像。他們開始意識到:準備早餐不只是煮食,還包括服裝與心情的整理;而親手製作的圍裙,就是一種儀式感的展現。
這次活動讓孩子們從「做中學」,也體驗到美感與生活的結合,培養了細膩的觀察力與對日常的熱情投入。透過這樣的創作過程,我們重新定義了早餐,不只是味覺的享受,更是一場由心出發的生活儀式。
以下為整理後的心得
一、早餐探索的新篇章:從餐桌走進創作教室
為了讓孩子體驗早餐的多元面向,我們設計了結合美感與實作的活動——手作早餐圍裙。透過動手創作,培養孩子對生活細節的關注與熱情。
二、認識蝶谷巴特:圖案與心意的拼貼藝術
孩子們運用蝶谷巴特技法,將喜愛的圖案貼上咖啡色圍裙。在實作前,我們學習了A膠、B膠的使用方式,以及透過白漆處理深色底布,讓圖案更加清晰。
三、從錯誤中學習:解決圖案模糊的小秘訣
觀察到其他班級作品圖案模糊後,我們請教美術老師,發現白底處理的重要性。孩子也從中學會實驗、觀察與調整,過程充滿真實學習的價值。
四、生活的儀式感:從手作圍裙開始
完成專屬圍裙後,孩子對早餐有了新的理解。他們發現,穿上親手製作的圍裙,不僅是準備食物,也是在準備心情,一場有感的早晨,從服裝開始。


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
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84d48902-9be0-4323-b98c-6976f9961ff1
05月05日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