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​得票數

新北市瓜山國民小學

新北市
瓜山國民小學
點我投票.png
​你可能會喜歡

嘉義縣太興國民小學

智食智選健康向前.png

基隆市忠孝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

智食智選健康向前.png

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

智食智選健康向前.png

臺北市松山國民小學

智食智選健康向前.png
企劃簡介.png

草仔粿是老街常見的平民美食,綠色外皮搭配蘿蔔乾或紅豆餡,是它的經典標配。
但,你是否想過,草仔粿的綠色外衣是從哪裡來的?我們發現,這抹綠色來自天然草本植物-苧麻。
於是,我們開始思考:草仔粿是否能突破傳統,展現更多的可能性?
我們的夢想是改變草仔粿的固有印象,將它打造為有耆老送給我們的故事加入我們天馬行空的創意作品。外皮可以是紅色、紫色,甚至彩虹色;餡料不再局限於蘿蔔乾或紅豆,還能融入大腸包小腸、湯圓、麵疙瘩,甚至由傳統轉向精緻化搭配上一則則的屬於金瓜石的故事。

執行進度更新.png
90231059-57c6-423f-85da-0c820b9fae52

03月04日

📝創作我的專屬草仔粿故事

我們參考六年級課文《台灣美食精選》的書寫架構,從製作方式、生長環境、外型樣貌、象徵意義、歷史典故、心情感受等角度撰寫屬於自己的草仔粿文章。

每個人可以選擇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,如詩歌、散文或故事,讓這道傳統美食在筆下展現出獨特的風味與情感。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cedb5c87-bc65-4adf-8ac2-c5f7b1ffc569

03月03日

🔎校園苧麻在哪裡?

老師請大家兩人一組,在校園裡尋找苧麻的蹤跡!

當找到苧麻時,需完成指定任務,並拍照記錄 。

最後用一句話形容看到的苧麻,例如他的外形樣貌、生長環境給你的心情感受,當下讓你想到的一句話。

「生長在石頭或潮濕的地方,苧麻旁通常都會有蕨類,大片葉子在下,小片的在上。」

「有雜草味毛毛粗粗的」

「沒有認真注意過它!」

「隱藏於小角落 白皙的背後陽光透出閃耀的微光 雖不起眼 環境惡劣 但還是如雜草般 數量眾多」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9d771378-7475-466f-b612-38cb38b067cd

02月17日

💬與在地耆老的學習與訪談

今天富美姨媽來到學校,親自教我們如何使用苧麻編織成各種精巧的小物。從雨傘、鳥兒到牙刷,她靈巧的雙手讓苧麻變成一件件富有巧思的作品,讓我們嘆為觀止,對她的手藝更是充滿敬佩!

 

除了動手編織,我們還向富美姨媽請教關於草仔粿的故事。她告訴我們,以前物資不如現在豐富,能吃上一口草仔粿是非常珍貴的享受。只有在清明節或過年時,家人才會特地準備,而所有的食材與製作過程都需要親力親為,既費時又辛苦。

 

這樣的分享,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傳統美食背後的珍貴與不易,也更加珍惜現代生活的便利與幸福。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b657dc07-2f8f-4b5c-ac80-2e160050c2f2

02月13日

🌿 苧麻初體驗及草仔粿二三事

這次的苧麻探索之旅,我們透過觀察、觸摸、訪問與記錄,了解了許

多苧麻的知識與故事!

 

【苧麻的多重想像】
我們從五感體驗出發,仔細觀察苧麻的特徵:
👀 視覺——葉子呈綠色,表面有細小的毛,陽光下閃閃發亮。
觸覺——摸起來粗粗的,葉緣帶點刺刺的感覺,可以黏在衣服上。
👃 嗅覺——有一股淡淡的青草氣息,聞起來很清新。
👅 味覺——苧麻經過加工後,能製成美味的草仔粿,帶有淡淡的植物香氣。

 

家人訪問】

我們還訪問了家裡的長輩,詢問他們對苧麻的印象與記憶。有些人說,兒時曾幫忙採苧麻,家裡長輩會用它來編織;也有人分享,不同原料如苧麻、鼠麴草、或艾草的草仔粿做起來有不同口感,裡面也搭配不同餡料,如紅豆、菜脯餡等,這次訪談讓我們發現,苧麻不僅是一種植物,也是我們這裡長輩記憶與傳統文化的一部分。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我是個段落。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。這很簡單。

Copyright © 2024   財團法人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

bottom of page